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怒海覆清1852 > 第四八二章 回家播种
    彭家耀并非是家中的独子,也没有成亲,因此彭家的生活受到的冲击不是很大。
    云霄县的孙绍麟烈士家则要凄惨一些,因为孙绍麟烈士是家中的顶梁柱,护卫军并非说家中独子而不收。
    孙绍麟是自己要求参军的,他已经成亲,有一个两岁的孩子,家中还有几个弟弟,但是都没有成年。
    董良到孙家的时候,发现这户人家住在茅草房子里,不过家中倒是有些粮食,但是董良看到孙家的锅并没有煮过米的痕迹。
    很显然这些粮食是刚刚送过来的。
    董良将县公署的官员和生产大队的大队长都给支走,才知道孙家因为缺少男丁,分到的田是大队最差的。
    就是只能种植甘薯的那种旱地。又因为孙父体弱多病,两个弟弟又还小。
    家里的活计只能落到婆媳二人身上。
    哪怕在后世的农村地区,一个家庭的男丁数量少都会受到村里人的排挤。
    更何况是在这个时代。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华族的建立,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这个社会的一切。
    董良非常擅长谈话,很快就摸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    上面的政策,显然到了生产大队一级就变了味儿了。
    孙家在村中是小姓,孙绍麟以前颇为能打,在村中与大族黄氏有恩怨。
    而整个村子大部分人都姓黄。
    因此,待到孙绍麟牺牲之后,那些人就是在烈士家属的政策上卡他们。
    按道理,村里应该组织人帮烈士家庭耕种的,但是这个大队并没有。
    董良很清楚,他现在发飙,孙家在村子里的处境将会更难。
    哪怕是他将黄氏的生产大队长给撤了,那些黄氏的人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地虐待孙家。
    董良让人给孙家留了一些慰问金,让他们一家迁移到福州去生活。孙绍麟的寡妻可以安排到工厂去工作,两个弟弟可以上免费的学校,孙父的病也会有人帮助医治。
    至于这个不尊重烈士的生产大队。董良则让人直接拆解了迁移出去。而且是打散了迁移。
    县公署分管烈士福利的官员被免职,并且交给吏部廉政司调查。
    一路马不停蹄地从闽省到粤省,又到广西。
    时间已经到了小年夜。
    此时的广西战场,随着梧州清军的溃败,护卫军沿着浔江逆流而上,先后占领了浔州和柳州,与先期占领乐平的六支队单耀东部一起夹击桂林。
    七支队则从廉州直接杀进了广西另外一个重镇南宁府。南宁的清军大部分的地方土司兵,见到了护卫军的强悍之后,瞬间做鸟兽散。
    一部分逃回了自己的寨子,一部分则沿着边境遁入了安南境内。
    桂林府东南的大墟镇此时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座军镇。
    单耀东部的司令部就设置在这里。清军桂林城的东南方向设置了三道防线。
    广西巡抚劳崇光在梧州城破之前就化妆逃走。
    他似乎早就料到梧州城守不住,提前在桂林让人设置防线。又从湖南老乡曾国藩那里借了三千兵马。
    当然了,曾剃头可不会好心白白借兵给劳崇光。
    劳崇光给的借兵银子足够曾国藩再招募三千兵马了。
    这笔账非常好算,借出去的兵马可还是湘军的。
    正是靠着这三千生力军,劳崇光暂时稳住了桂林防线。
    请求援兵的奏折也一封接着一封飞到京城,但是朝廷的兵马远水解不了近渴啊。
    护卫军要是强攻的话,其实也有能力突破这些防线。
    但是董良给赵烈文的命令是让士兵们休整一下。
    这些士兵从广东一路打过来,将近半年时间里几乎都没有好好休息。
    而且其中很多还是新兵,很多人都是在战斗中慢慢成长。
    收复两广,与其说是作战,不如说是练兵。
    华族从十二个大队到十二个支队,每个支队就有八个大队,也就是说军队的规模一下子扩张到了原来的八倍。
    这样的扩军,新兵的比例太高。
    因此在打下广东之后,董良就让赵烈文放慢进攻的速度。
    这样做能够减少士兵的伤亡,还可以让士兵在实战中熟悉各种战术。
    董良一直觉得华族发展的速度太快了。
    就像建房子一般,施工的速度太快了,房主总觉得这房子的质量是不是不好。
    基础要是打不牢,最后上层建得再高也是轰然崩塌。
    那么之前的努力岂不是就白费了吗?
    董良也一直担心,自己的步子太快了,最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华族政权,能不能撑得住?
    大墟镇就在桂江的边上,董良乘坐炮艇逆流而上。
    赵烈文在之前就赶到了梧州,他是前敌总指挥,不能离开前线太久。
    会议一结束他就回来了。
    现在的广西,最主要的战场就在桂林。
    剩下没有平定的都是一些偏远的土司辖地。这些地方要打下来也不难,但是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。
    慢慢磨一磨,也许这些土司自己就投降了。
    他们就是一群墙头草,早就被满清的改土归流政策磨的没了棱角。
    满清完成了前朝几百年都没有完成的改土归流政策。
    大墟镇的军营中,单耀东正在挨个营房给手下的士兵拜年。
    后勤部搞了许多肥猪送到前线,过年这几天,士兵们几乎顿顿都能够吃到肉。
    不过这些都不能盖住大家思乡的情绪。
    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,虽然以前在家过年吃的比现在差,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。
    “袁峰,明天还是要继续训练,不能闲下来,我看士兵们思乡的情绪都比较浓,闲下来之后岂不是更想家。”
    袁峰是单耀东手下的一名大队长,曾经参加过厦门之战。
    也算是护卫军中的老人。
    “确实,毕竟大家伙都出来半年了,又打了好几场硬仗。要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,我也听到有人私底下在抱怨。”袁峰说道。
    两人走在营房中间,在营地的篝火照耀下,两名军官的影子拖得老长。
    营房中,士兵们正在聚餐,大盆的白菜炖猪肉,加了辣子,吃在嘴中非常带劲儿。
    清蒸的海鱼,用筷子挑开之后,鱼肉就跟米粒一般。
    广东人吃的鱼饭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。
    “这是难免的,如果要是发现有人抱怨,也不要过于苛责,人总要有个发泄的途径。”单耀东道。
    他也是从一个小兵成长起来的。
    士兵们心中有什么不满就喜欢背着军官相互吐槽。
    就跟大家觉得伙食不好,就要在背后埋汰司务长一般。
    你要是连发泄的途径都不给人家,那么保不齐,在打仗的时候就有人在背后打你的冷枪了。
    单耀东来到一处营房外面,里面的士兵一边吃饭一边吹牛。
    “张老二,你说睡婆娘的滋味是咋样的啊?”一个长相粗壮的汉子大声地问同队的一名成了亲的士兵。
    这个张老二是这队兵中年纪最大的,也是唯一一个成了亲的。
    “婆娘就像是棉花一般,软绵绵的,又像是西瓜,水汪汪的。还像蜜糖,甜滋滋的。”这张老二也不矫情,直接说道。
    众人都是一脸的憧憬。
    “打了半年仗了,老子也赚了十几个华元,怎么也放个假,老子正好回去用这些钱娶个婆娘。”一个叫马老六的广东士兵说道。
    这马老六酒糟鼻、大嘴巴,脸上的五官真的不咋地。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一个比一个难看,放在一起就是三杀叠加了。
    “马老六,你们那里十个华元就能取到媳妇儿吗?”
    “那是当然了,十个华元,我都可以取到村里的村花了。”马老六笃定地说道。
    “你就吹牛吧你,放了别人兴许可以,但是你马老六估计娶不到,人家一看你的长相,铁定要你加钱,哈哈哈。”
    就在这时,房间里突然安静了下来。
    士兵们纷纷放下碗筷,起身站立向门口行礼。
    “司令好,大队长好!”营房内的士兵齐声道。
    “哈哈哈,好了,都坐下吃饭吧,大过年的,不要那么严肃。”单耀东笑道。
    “等到打完桂林,元首答应让各支军队轮流回去休整。”
    “到时候啊,我给你们每人一个任务。”
    这个小队而小队长问道:“司令啊,什么任务,我们一定完成。”
    单耀东满脸带笑地说道:“每个人都给我娶个婆娘,下好种之后再回来。”
    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bi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bi.com